劉鴻林大木司阜熟稔於漢式大木作建築技藝,具備施作、繪圖、落篙、指揮調度協調工班等能力,曾主持笨南港天后宮與三條崙海清宮兩座大木構造建築新作,且同時擁有文化部通過的大木作與小木作傳統修復匠師資格,並通過雲林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會登錄為大木作保存技術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鴻林表示,師承自叔父劉象,祖父劉山也是一位大木司阜。祖父及叔父均曾參與國定古蹟笨港水仙宮在戰後初期的修建工作;學藝完成之初曾經歷一段大木建築的蕭條期,但進入1980年代以後因開始推動古蹟修復工作,得以重拾大木作本業,進而主持1990年當時二級古蹟的笨港水仙宮修復工作。

當年邀請劉司阜主持興建笨南港天后宮的水仙宮前總務委員林永村表示,劉司阜當年順利完成水仙宮修繕工作,原已深具技術傳承意義;能夠由劉司阜再完成笨南港天后宮新建,兩代作品比鄰相互輝映,將成為見證劉家技藝薪傳立基笨港的重要事證。

劉鴻林司阜登錄文化資產 大木作保存技術保存者 ▲大木作保存技術保存者劉鴻林。(圖/記者洪佳伶攝,2019.10.28)

提報者成大建築博士蔡侑樺指出,曾在大學期間見過笨南港天后宮建造過程,多次好奇前往觀看;近年因受文資局委託從事漢式傳統大木作技藝研究工作,因對於大木構造如何構築如「三川脊」、「假四垂」、「重簷歇山」等複雜的屋頂仍有許多不解之處,想到應該可以向劉司阜請教,受益良多,因而向雲林縣政府提報建議將劉司阜登錄為大木作技術保存者。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陳璧君處長表示,大木作技術為有形文化資產木造寺廟建造保存、維護工作所不可或缺的傳統技術;劉鴻林藝師的大木作技術正體現,除該項保存技術能力的之行外,更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及執行程序。

劉鴻林司阜登錄文化資產 大木作保存技術保存者 ▲大木作保存技術保存者劉鴻林。(圖/記者洪佳伶攝,2019.10.28)